阅读历史 |

第115章 绝境(1 / 3)

加入书签

营帐内的气氛有些沉闷。

蒙恬悍然以一百甲士堵在营门口叫阵,确实让人生疑。

毕竟,那可是大秦第一名将蒙恬!

为将者自然需要冷静,不能逞血气之勇。要说蒙恬脑子一热,就打算用这一百亲卫帮公子扶苏夺下秦二世大位,再愚钝之人亦知道这不可能。

因此蒙恬的行为必有深意。

但是再有深意,他现在也只有一百人,而且他正带人堵在营门口叫阵。

而卫尉军有五千人,并且右军可是真正的全员甲士!

是真正的士,正卒,而非披着甲胄的奴兵或者辅兵!

哪怕不大军出动,至少出去一个百将,与对方致师,都不至于这么丢脸吧?

致师乃是周时交战的礼仪,虽然到了秦时战争已经是无所不用其极,但是此风犹在,甚至一直到汉末三国时期,依然还极为鼎盛。

而秦时的致师要比汉末要文雅许多,也更有章法。除了主将上阵互相单挑之外,遣二三子相戏于两军之前也是常见的致师,或者是应对对方叫阵的方式。

毕竟此时的战争打的其实都是征服之战,我觊觎你的土地和子民,来进攻你,目的其实是把你这个领主,也就是主将干掉,然后接收你的土地财富子民和兵卒。

“征”字一开始的本意就是收钱,而服字的本意其实是指奴隶。所以我征服你,本意就是你向我交纳财富和人口。目的如此,过程到底是打赢后得到,还是我一来你就老实奉上,不重要。

是故周时打仗前都需要事先与对方商量何时决战。宋襄公虽然不肯半渡而击楚军,导致在与楚国的争霸中失利身死,周人乃至秦人却无人觉得他迂腐或者傻,而是赞颂他乃是真正的贵族。

当然,秦人虽然推崇宋襄公,但是自己突袭背刺乃至半渡而击的事也干了不少,甚至还曾经趁着与楚王会谈的时候,扣押对方。

然而,那是对敌,而蒙恬可算不上敌人。

现在对方在门外邀战,派出一个百将,率百名甲士,迎战致师,纵使不敌蒙恬这等绝世名将,至少也能对对方造成大量杀伤。

致个两三次,蒙恬便是不阵亡,也剩下了一个光杆上将军,还能有何作为?

而且,以蒙恬上将军的身份,他想必哪怕剩下光杆也不会跑。

那不就手到擒来?

真不知骑都尉在想什么,此时就应该冲出去,让他们好好看看究竟什么才是秦第一强军的实力!

营帐中的人心中皆是窝着火,听着从外面此起彼伏的声音传来。一声比一声嚣张。

而这些嚣张的声音自然不是来自同一个人。

百余人几乎是接力一般,一人喊完下一个接着喊。

所有人的牙齿都要咬碎了,包括韩越在内。

韩越又不是个蠢货,众人所想,他如何不知?

然而,军令在此,他也没有任何办法。

只能静坐等待。

……

辕门外,蒙喜穿着一身青灰色铁甲,端坐在马上,冷冷地看向前方大营。

依着计策,自己是冒充上将军来的。如今计策成了,对方居然不出来。

还能是因为什么,自然是因为怕呗!

他不由得在心中感叹,上将军的威风果真能威震四方!一个名头便能让对方龟缩在营中不敢出来。

可笑至极!

百人尔,区区百人尔,令几千卫尉军噤若寒蝉。

不过,他心中却并没有多少欢喜之意,有的只是沉重。

确实,卫尉军常在始皇帝身侧,真正能用到的机会很少。而兵卒最怕的便是闲着,唯有不断历练才能不断进步。

长城军远在河套地,训练作战从未少过,自然不是他们卫尉军能比的!

然而,缺乏作战经验是一回事,勇气又是另外一回事!

卫尉军绝对不会缺乏勇气,他们选卒便是看对方是否悍勇。

真正被吓破胆子的,其实是远在中军大营的李斯赵高之流!

说起来,李斯赵高之流虽然不是什么将军,但是要说他们完全不知兵,也不至于。

大贵族出身之人,家中都有门客数千乃至上万,封底里亦有家族武士,多多少少都有过领军的经验。

只不过,所谓术业有专攻。

李斯赵高那点可怜的统兵经历,在上将军这种超出常规的举动面前,变得捉襟见肘。

以至于足足有五千大军的卫尉军右军,在面对区区一百人叫阵时,居然不来应战!

亲卫觉得好笑之余,又有些不知所措,难道就这样干等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